字級
- 大
- 中
- 小




《大樹下》首場新書座談會 永和學舍滴水書坊開講
2016-10-05
在印度菩提伽耶的一棵大樹下,一張草蓆即教室,20幾名9到18歲的小女生,正手把手地教導當地失學貧童寫字及畫畫,這種小孩教著小小孩,甚至是比自己年紀更大孩子的特殊景象,形成一幅最美麗動人的畫面。10月2日午後,新北市永和學舍全新風貌的滴水書坊二樓,響起陣陣用印度語悠揚禮讚佛陀的歌聲,吸引逾150位行者注目,也揭開了闡述佛光山印度佛學院本土化辦學發展的著作《大樹下》座談會序幕。
座談會主講人《人間福報》專欄作家、《大樹下》作者陳菽蓁,與談人香海文化主編賴瀅如、插畫家洪昭賢,在主持人陳妙花幽默風趣提問下,以其親身走進佛陀故鄉後的學習旅程一一談起,繼而分享發生在大樹下的許多小故事及內心諸多感動。另外,動態投影片的播放、精彩照片回顧,除了讓人很快地了解印度風土民情,也對於印度佛學院4位法師和學生,頂著46度高溫,為失學小孩開啟翻轉生命契機所作的努力和辛苦,皆感動不已。
陳菽蓁表示,「大樹下的課堂」從2014年6月開始,是印度佛學院特地為鄰近村莊孩童所開辦的課程,在推動這個方案之初,院長妙軒法師帶領老師們至村莊勘查合適場地,向屋主商借房前大樹下的空地辦學,屋主得知是為了辦教育,欣然同意,並進一步表示:「菩提伽耶各寺院都在發放東西,發完就沒有了,你們為孩子上課,非常有意義。」
「用教育代替救濟。」課堂上不隨便發放文具,一本筆記本、一枝筆、一塊橡皮擦,都是在真正需要時給予,也不以糖果招徠小孩,開辦兩年多來,每週日固定有近150位孩童前來上課,他們不為物質,是真正為學習而來。陳菽蓁強調,一樣的人生可以有不同的選擇,好比同一隻手可以向人乞討,亦可自食其力,乃至幫助別人,「期許大家用最天然的心、最動人的覺悟,找到一棵屬於自己的大樹,從中思維生命意義,就是這本書最大的貢獻。」
「天地之間都是課堂,教育無所不在。」賴主編向大家說明《大樹下》書名由來:「大樹下」是在樹下為當地孩童開辦的課程,實則代表菩提樹,象徵釋迦牟尼佛的教法;另一層意義,代表印度佛學院傳承自台灣高雄大樹區佛光山、傳承自星雲大師的理念,將「人間佛教」帶回印度。
專程到印度教小孩子畫畫的洪昭賢,先從頸上所繫的綠色領巾說起,綠巾代表小老師,學生則為橘色,然而,想繫上一條橘色領巾卻也不容易,必須是持續、不間斷上課的學童,才有資格,「小朋友都很渴望能到大樹下上課,並以擁有一條橘色領巾為榮。」教學中,洪昭賢發給每位孩子一支蠟筆、一個牛皮紙袋、一片菩提葉,請孩子們畫出自己內心的「三好」,可是,只有一支蠟筆要如何表現呢?「每個人手上是不同顏色的蠟筆,即便拿到黑色或白色的同學,也很隨份地畫著,再藉由彼此交換,完成色彩繽紛的作品。」洪昭賢對當地孩童年紀這麼小,就懂得與人分享,懂得感恩珍惜,留下極深刻印象。
永和學舍住持妙宥法師非常歡迎大家蒞臨,並表示這是滴水書坊重新整修後,二樓人文空間首次開放使用,「往後會有更多人文饗宴供眾,希望能帶動讀書風氣,最後祝福大家都能在書中找到黃金屋。」
座談會主講人《人間福報》專欄作家、《大樹下》作者陳菽蓁,與談人香海文化主編賴瀅如、插畫家洪昭賢,在主持人陳妙花幽默風趣提問下,以其親身走進佛陀故鄉後的學習旅程一一談起,繼而分享發生在大樹下的許多小故事及內心諸多感動。另外,動態投影片的播放、精彩照片回顧,除了讓人很快地了解印度風土民情,也對於印度佛學院4位法師和學生,頂著46度高溫,為失學小孩開啟翻轉生命契機所作的努力和辛苦,皆感動不已。
陳菽蓁表示,「大樹下的課堂」從2014年6月開始,是印度佛學院特地為鄰近村莊孩童所開辦的課程,在推動這個方案之初,院長妙軒法師帶領老師們至村莊勘查合適場地,向屋主商借房前大樹下的空地辦學,屋主得知是為了辦教育,欣然同意,並進一步表示:「菩提伽耶各寺院都在發放東西,發完就沒有了,你們為孩子上課,非常有意義。」
「用教育代替救濟。」課堂上不隨便發放文具,一本筆記本、一枝筆、一塊橡皮擦,都是在真正需要時給予,也不以糖果招徠小孩,開辦兩年多來,每週日固定有近150位孩童前來上課,他們不為物質,是真正為學習而來。陳菽蓁強調,一樣的人生可以有不同的選擇,好比同一隻手可以向人乞討,亦可自食其力,乃至幫助別人,「期許大家用最天然的心、最動人的覺悟,找到一棵屬於自己的大樹,從中思維生命意義,就是這本書最大的貢獻。」
「天地之間都是課堂,教育無所不在。」賴主編向大家說明《大樹下》書名由來:「大樹下」是在樹下為當地孩童開辦的課程,實則代表菩提樹,象徵釋迦牟尼佛的教法;另一層意義,代表印度佛學院傳承自台灣高雄大樹區佛光山、傳承自星雲大師的理念,將「人間佛教」帶回印度。
專程到印度教小孩子畫畫的洪昭賢,先從頸上所繫的綠色領巾說起,綠巾代表小老師,學生則為橘色,然而,想繫上一條橘色領巾卻也不容易,必須是持續、不間斷上課的學童,才有資格,「小朋友都很渴望能到大樹下上課,並以擁有一條橘色領巾為榮。」教學中,洪昭賢發給每位孩子一支蠟筆、一個牛皮紙袋、一片菩提葉,請孩子們畫出自己內心的「三好」,可是,只有一支蠟筆要如何表現呢?「每個人手上是不同顏色的蠟筆,即便拿到黑色或白色的同學,也很隨份地畫著,再藉由彼此交換,完成色彩繽紛的作品。」洪昭賢對當地孩童年紀這麼小,就懂得與人分享,懂得感恩珍惜,留下極深刻印象。
永和學舍住持妙宥法師非常歡迎大家蒞臨,並表示這是滴水書坊重新整修後,二樓人文空間首次開放使用,「往後會有更多人文饗宴供眾,希望能帶動讀書風氣,最後祝福大家都能在書中找到黃金屋。」
最新消息
板橋講堂佛學講座 佛法其實很懂你的心
2025-08-31佛光童軍與時俱進 承載願景力求永續與傳承
2025-08-31新馬寺道糧功德回向 1500人祈願國泰民安
2025-08-31佛光緣彰化館佛教藝術講座 探索各教派曼荼羅意涵
2025-08-31福山書院第15期開學 開展人間佛教修學新程
2025-08-31食在有福 愛在鳳山
2025-08-31妙法寺雲水書車暑假不打烊 炎炎夏日閱讀樂
2025-08-31【星雲大師全集19】佛教管理學.佛法的管理法⑱
2025-08-31雪蘭莪瓜拉益智小學校園講座 點燃學子希望燈塔
2025-08-30拉曼理工大學佛學會 引導青年慧點人生路
2025-08-30
相
關
消
息